11月25日,由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主办,重庆中医药学院、重庆市璧山区中医院协办的“ 数智化中医传承技术助推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重庆中医药学院隆重举行。本次会议围绕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项目“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在加快项目实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应用及推广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会议邀请了首届全国名中医王辉武教授、重庆中医药学院副院长林治华、重庆市璧山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黎、璧山区中医院党委书记卢廷淑、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顾问刘海一、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专家梁娜、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副研究员林通等领导、专家出席,同时还有来自重庆、四川、云南等地的医院领导、行业专家等50余人参加了会议。
重庆中医药学院副院长林治华为会议致辞,林院长充分肯定了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与探索,并指出召开本次研讨会对于推进中医药大数据在智慧中医院、中医人工智能、互联网中医院等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璧山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黎对研究院“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的顺利开展表示祝贺,并希望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积极参与璧山区中医药行业促进工作,共同在临床中探索中医药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融合。
作为协办单位,璧山区中医院党委书记卢廷淑肯定了对本次会议对于推动国家发改委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部署工作的重要作用,并表示:希望能够借助于该项目让更多的数字化产品在医院进行示范应用,真正地提高医院的数字化服务水平。
本次研讨会开设了多场专家主题讲座,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就如何找到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文化的契合点,技术的适应性转化与利用等方面为大家带来前沿资讯和技术的分享。
研讨主题一: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进展介绍
项目总负责人周晓华副院长从整体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的进展情况,并重点讲解了本次项目的子平台之一“中医证候诊断与疗效评价平台”。
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顾问刘海一为大家带来了电子病历在中医应用的探讨思考。他提出,深化中医电子病历的应用需要根据中医的医疗、管理、科研、教学等不同的需求建立各个类别数据仓库,从而提升中医知识库水平,实现中医电子病历系统的智能化应用。
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梁娜对当前重庆市中医互联网医院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分享了对于当前数智中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项目技术负责人黄新霆围绕“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在技术架构与优势、产品功能特点、部署要求及安排等方面介绍了相关情况和未来部署计划。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副研究员林通从专业角度给大家带来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中医领域的发展情况的介绍,并分享了大语言模型在中医领域的应用方式。
来自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智慧中医药研究中心的开发工程师曹昕从需求分析、功能设计和技术特点这三个方面出发,为大家分享了研发团队在名老中医数智化经验传承系统上取得的成果,并介绍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会议同期还举行了王辉武教授“中医心神病诊疗经验与学术思想数智化传承创新研究”专项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和中医药大数据产学研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项目“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是将现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医传统医学理论相结合,从海量的中医文献和临床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医学规律,为患者提供更准确、更个性化的诊疗建议,为医生提供更方便、更有效的数据管理与临床办公辅助工具。
该项目结合多个系统构建数据、计算、服务一体化的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诊疗平台,有助于提高基层中医诊疗水平,改善老百姓的健康水平,促进中医传统医学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更好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