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数智化项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及名中医经验传承培训会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科学谷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召开。本次会议由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和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共同主办。会议旨在通过建设辅助系统及培养体系,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高质量服务需求。
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唐振东副局长,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卫生发展科黄兴云科长,首届全国名中医王辉武教授,重庆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邬海桥主任,重庆市中医院脑病科NICU原组长陶文强教授,原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科教处调研员、世行项目办管理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吕克潜等领导嘉宾出席。50余位高新区直属医疗机构及部分民营医疗机构中医药医护人员及管理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智慧中西医研究中心副主任、智医存内(重庆)科技有限公司CEO黄新霆出席并主持本次会议。
在致辞环节中,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唐振东副局长强调,推进基层卫生人才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高新区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专业技术骨干缺乏,是制约高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急需建设一个能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及培养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高质量服务的需求。最后,他对本次培训会的举办给予了高度肯定。
专家授课环节中,首届全国名中医王辉武教授以“谁偷走了我的睡眠?”为题进行了讲授。据他介绍,中华医学会的报告显示,我国约有3亿人(成年人)有睡眠障碍。失眠的主要原因包括热、虚、痰、瘀、食积、气郁。安眠镇静抗抑郁药物并非治疗首选,他分享了自己数十年的中医临床经验,比如《心病条辨》35种加上西医心理咨询的方法,强调以中医为体,西药为用的整合疗效最好。他表示,中医对失眠的辨治,内容丰富,疗效确切,值得广大基层医师花功夫去探讨和研究。
重庆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邬海桥主任以“呼吸重症早期识别与处理”为题进行了讲授,分享了自己的临床救治经验及中医药在此类疾病中的应用经验。
重庆市中医院脑病科NICU原组长陶文强教授以“神经疾病急危重症早期诊治要点”为题进行了讲授,分享了此类疾病的早期救治经验,比如搬运、进饮、降血压、阿司匹林的使用注意事项等,特别是传统中医药的使用经验。
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智慧中西医研究中心黄新霆副主任表示,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数字中医药建设,我院在国家发改委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工程 “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开发与应用 ”项目支持下,已成功研发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中西医结合知识库系统等多个系统并已覆盖重庆高新区全部基层医疗机构,本次培训会,将让参会人员学习系统应用操作,并学习不同领域中医专家的诊疗经验,收集基层医生反馈,加速智能化赋能中医传承创新发展。之后,研究中心售前工程师王泽君,就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库系统的使用和功能特色进行了详细讲解。
本次培训会的举办,对于不断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力推动高新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还将持续开展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让数智化与中医临床经验相结合,全面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